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進一步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機制,探索多樣化的生態環境損害修復方式,提升區域生態環境修復質效,近日,嘉定區生態環境局、嘉定區人民檢察院和安亭鎮人民政府聯合打造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修復示范基地和檢察公益訴訟實踐示范基地”在嘉定區安亭鎮福耀林地正式揭牌。嘉定區人民檢察院、嘉定區生態環境局、安亭鎮、福耀集團(上海)汽車玻璃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出席揭牌儀式。
自嘉定區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以來,區生態環境局落實“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的基本原則,探索生態損害賠償與檢察公益訴訟協同推進,努力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困局,牢固樹立生態環境保護底線思維,持續修復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厚植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根基,在制度建設、機制流程、協同推進、修復方式等方面,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對癥施策,不斷破解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辦案難題。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在嘉定實踐至今,嘉定區已探索多種途徑的修復方式。在開展福耀林地的修復過程中,區生態環境局協同多部門開展實地調查研究選址,采用修復+宣教合一模式,在原來的受污染土地上建設生態公益宣傳項目,功能覆蓋環境整治、綠化種植、宣傳教育展示,以及健身步道一體化項目建設,為客觀上無法原位修復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提供替代修復新路徑,引導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事業。
“以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為契機,將檢察公益訴訟工作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機結合,聚焦生態環境修復質效,同時關注修復后的教育引導作用,協力推進嘉定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更上一個新臺階。”嘉定區人民檢察院和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階段,兩部門將通過案件線索確定、證據采集、聽證磋商等方面開展全流程銜接辦案,協同構建生態損害賠償線索“發現—研判—聽證—磋商”四位一體式工作方法,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質效,全面織牢織密嘉定區生態環境“防護修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