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丁春生等政協委員提出的“關于更好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的提案,與本市生態環境相關工作考慮高度契合。市生態環境局通過座談交流、工作調研、專題研究、完善機制等方式,認真研究、吸收采納提案內容,從“點、線、面”三個維度出發,助推上海無廢城市建設取得新成效。
激活無廢細胞,夯實基礎“點”。全國首部無廢城市建設條例《上海市無廢城市建設條例》于今年6月5日起施行,通過引入碳普惠等工作機制,成功激活“無廢城市細胞”。首批通過評估的369個“無廢工廠”“無廢醫院”“無廢校園”“無廢機關”“無廢快遞網點”等無廢城市細胞成為展示和傳播“無廢”理念的窗口,引領帶動更多社會單元參與無廢城市建設。
完善管控機制,構建發展“線”。印發“無廢指數”評估指標體系,以優先減量化、充分資源化、全程無害化、治理現代化為導向,強化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整體審核,探索工業固體廢物產生總量和單位強度控制,開展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促進閑置物品循環使用和快遞包裝減量。上半年,全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利用率達94.8%,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率等均穩定在95%以上,無廢城市建設初見成效。 推動區域協作,拓展輻射“面”。
建立跨區域協調聯動機制,加強資源要素協同配置、產業結構協同優化、固體廢物協同治理和關鍵核心技術協同研發。會同浙蘇皖三省推動落實長三角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白名單”制度,研究制定長三角區域危險廢物跨省豁免利用實施方案,會同三省執法部門加強跨區域聯動執法,構建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格局,為全國無廢城市建設提供了先行經驗。
下一步,市生態環境局將以高質量辦理建議提案為契機,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和監管機制,持續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助力美麗上海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